研究所專欄

誰教博士們如何教學?(此文與即將成為新手大學教師的學弟妹們分享)

周蔚倫 博士

周蔚倫

台大博士畢業後,很幸運地我即刻無縫接軌到佛光心理系任職,從學生的角色立即抽換舞台。我猜想,多數大學教師的養成歷程都與我一樣,是「各種專家的養成歷程」,無關「教師養成」。我既沒有師範體系的訓練,也沒有修習過任何教育學程,我帶著滿腔的冷僻所學與天真的熱情,期待灌溉台下求知若渴的學子。

誰教我如何教學?我求學路上所遇過的老師們!

當開始備課教書的那一刻,我腦中浮現的是我的老師們怎麼教我的,從自身求學過程中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,最初便是這種簡單的模仿,因為我仍深刻記得,這些老師讓在台下當學生的我,如何像吸水海綿般貪婪滿足地吸取知識。然而,花了好多的時間備課之後,站在台上的自己神采飛揚地講述著知識,卻不一定是自己想像中的回饋。因為,台下的不是自己以及自己當時的同儕,不可諱言的,大學是個以「能力分班」原則分配後的最終版本,各大學台下的學生們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、社經背景、知識背景以及能力。

誰教我如何教學?我教學路上所遇的學生們!

為什麼我用我當學生時很欣賞的方式講課,台下卻不見求知若渴的雙雙眼睛?有同是大學教師的朋友跟我分享:好奇怪,我興高采烈分享我覺得好有趣的發現給學生,台下為什麼一副「干我甚麼事」的表情呢?台下的學生不同嗎?是的。曾有朋友開玩笑對我說:你們念到博士的人都很奇怪,怎麼那麼容易從專研細節中獲得快樂呢?回頭想想博士朋友們,或許我們當真是人群中少數保有強烈單純好奇心的人們,我們可能沒想過並非多數大學生輕易能從獲得新知中得到快樂,尤其是在求學過程中並不順遂的學生們。我很快學到我需要了解學生,我不能只是採用「知識堆砌的方式」教學,因為對於我的聽眾,這不是適當的釣餌,我需要知道我的學生現在在哪裡,想往哪裡去,以及甚麼樣的教材設計是合適的釣餌。我理解到教育不是把我所知一股腦傾洩而出期待台下接受,教育是把一個人從來到這個課堂的出發點,帶往更開闊之處。當我把教學目標放在學生的進步上而非學生最終的絕對成就上時,台下的眼光開始活絡起來,我開始真正學著「教」和「學」,這耗時的路才剛開始走。

誰教我如何教學?我職涯路上所遇的前輩、同事們!

五年過去了,我依舊資淺,但有幸身處在佛光心理系的友好互助大家庭中,我成長不斷!無論教學困境或輔導瓶頸,經驗滿腹的前輩們總能在輕鬆言談間給我指點和鼓勵,教學、研究、服務、輔導兵分四路的挑戰,也因為前輩們以身作則的身教,讓我看到從容兼顧的可能性。這五年來,教學工作讓我學習到的,恐怕遠多於我所教給學生的!

身分從博士生轉換為老師後,若遇到朋友問「念博士很不容易吧?」,我真心回答「比起進入社會工作,當學生真是最輕鬆、最單純的任務了,念書做研究只需為自己負責,其他任何別的身分都將複雜許多。」人生有幸能夠花這麼長的歲月單純沉浸在求知上,這是受高等教育的我們的幸福,但也別忘了因此我們很晚才接受不同身份上更多元的刺激,畢業的同時,卻也是虛心學習的另一個開始,無論進入教職還是企業。此文與同我一般或即將成為新手大學教師的系友、學弟妹們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