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大心理系

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4.09.23 (三) 14:20 邱宗怡導演、葉北辰心理師 〈紀錄片《病床邊的搖籃曲》影片放映暨座談會〉
09/18/2015

104.09.23 (三) 14:20 邱宗怡導演、葉北辰心理師 〈紀錄片《病床邊的搖籃曲》影片放映暨座談會〉

  • 演講時間: 104年9月23日(三) 14:20 - 16:20
  • 演講地點: N100
  • 講者: 邱宗怡導演、葉北辰心理師
  • 演講主題: 紀錄片《病床邊的搖籃曲》影片放映暨座談會
時間 內容
5分鐘 開場
90分鐘 影片放映
30分鐘 映後座談:
1.由心理師葉北辰主持座談,導演分享、導讀。
2.討論議題包括: 陪伴療癒歷程、臨終精神轉化歷程,與醫療人性化議題,例如醫療照顧者的負傷療癒性 (wounded healing)、醫療照顧者生命經驗/ 勞動現況與安寧療護實踐的關係等。

 

影片預告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BH7J0W7YSs

 

創作理念

曾經有段時間我在安寧病房陪伴病人跟家屬,那段時間我深刻體會到,社會學家愛里亞斯觀察到的「臨終者的孤寂」。一般人總恐懼死亡,不願正視,甚至擔心觸霉頭而避諱,因而一旦瀕臨死亡或罹患重病,便陷入了這個凝重的“悲劇”。這份隔離與異化的對待,對臨終者或家屬來說,其實是比自然死亡本身更叫人絕望而斷裂的。

「你說死亡不恐怖,那為什麼我家人死去的過程我只感覺到折磨或恐怖?」許多人這樣問我。安寧療護或許無法直接給出答案,卻可以藉著對照、藉著「還原自然臨終過程」,揭露出其實被遮蔽的死亡(生命)本來的樣子。

現代安寧療護之母Cicely Saunders曾經提出一個「不像醫院而更像家」的願景, 為什麼要「像家不像醫院」?「家」與「醫院」在關係對待上、在身體經驗上有些什 麼差異?

安寧療護與其說是一種醫療方式,不如說是一個「還原運動」。藉著較合理的護病比、對人性的接納(不僅病人與家屬的,也包含醫療人員的),以及對醫療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互相會面彼此關切的看重,使得醫院像個「家」,讓人成為「人」。於是,悲傷與希望、痛苦與溫柔,都可以在病床邊發生。

實際陪伴在瀕死者身邊,我時常感受到不同於世俗想像的生命質地,寧靜真摯。用一般人都聽得懂的比喻就是,好像嬰兒房。製作本片的初衷即是希望平實深入地描述臨終的生命時光,以及藉由陪病,獲得與他人、與自己、與生命的癒合。

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4.09.23 (三) 14:20 邱宗怡導演、葉北辰心理師 〈紀錄片《病床邊的搖籃曲》影片放映暨座談會〉